|
在每次嘩啦啦扭開水龍頭的同時,我們是否也想過,這些洗滌後的污水旅程將去到何方、又與環境產生怎樣的交互作用呢?
今年夏天,內雙溪進行一系列與溪流水資源相關的深度課程,帶領民眾親身踏入溪流,關注身邊的都市水環境議題。
而在時序漸涼的秋天,內雙溪自然中心將對水環境的關懷帶入生活實踐中,邀請大小朋友一起來內雙溪,動手做出友善身體也友善水域的手‧工‧皂!
|
20世紀以後,石化工業盛行,從石油中提煉出的石化清潔製劑,隨著洗衣機等生活家電的普及,一起進入大眾的生活中。其方便好用的清潔特性,讓傳統的肥皂離開了中世紀以來的歐風貴族榮光,進入洗手台上的角落。
所謂「路遙知馬力、日久見人心。」合成石化製劑的缺點,也在使用了數十年後才逐漸被發現:早期的硬性清潔劑,由於帶支鏈的分子結構幾乎不被生物分解,導致洗滌後的大量泡沫覆蓋水面,形成嚴重的環境問題。後來,才研發了軟性清潔劑。為了增加洗滌效果,合成清潔劑中常添加的磷酸鹽類,也在被沖入水中以後變成大量的磷(植物喜歡的營養鹽),導致藻類大量增生,造成水域優養化。
水域優養化,會讓我們不能用自來水? 可以參閱環境資訊協會的 這篇文章 (圖片來源:溯溪話廊 / 張達宏提供) |
根據調查,台灣地區五條主要河川中所含 NP 之濃度有 78% 已超出歐盟規定值。 (圖片來源:愛家莊敬店部落格) |
於是,內雙溪自然中心在今年九月的清爽秋天,邀請大家一起走進自然,製作讓皮膚與土地也都清爽無負擔的手工皂:在園區內拾取自然素材、計算配方到手工打皂。回歸最質樸的清潔方式,單純的脂肪酸鈉更容易在使用後被微生物分解。
為什麼選擇手工皂呢?除了簡單的化學製程,在家都可以輕鬆完成以外,未經工業分離的天然甘油,是皮膚最滋潤的保溼劑。使用過後的肥皂排入水中後,會由土壤及水中的微生物分解其天然油脂所構成的烷基,使其變成小分子,再變成二氧化碳。具有容易分解的特性以外,肥皂在稀釋到一定濃度後,即會喪失界面活性的效果,不用擔心溶出那些潛藏在河川底泥裡的有害物質,重新進入食物鏈。
學員們依照配方比例,從計算、量取油品與製作鹼水(氫氧化鈉)開始,親自動手參與製作的每一個環節。這樣子的肥皂,不會有漂亮的渲染花色,因為沒有添加任何色素、色粉;泡沫碰到眼睛會很痛,因為沒有添加「不流淚配方」。只是回歸最單純原始的清潔本質。
學員們依照配方比例,從計算、量取油品與製作鹼水(氫氧化鈉)開始,親自動手參與製作的每一個環節。這樣子的肥皂,不會有漂亮的渲染花色,因為沒有添加任何色素、色粉;泡沫碰到眼睛會很痛,因為沒有添加「不流淚配方」。只是回歸最單純原始的清潔本質。
混合油與鹼後,開始重頭戲:動手打皂吧! |
在接力打皂的家庭馬拉松裡,部份學員在講師帶領下,深入內雙溪的後山,摘取森林教室內,由早期農民所遺留、如今在次生林的競爭下自然生養,卻仍依時結果的柚子們:柚子肉由大家分享(雖然肉很少,但意外地好吃唷!),柚子皮拿來萃取精油,也成為製皂的角色之一。
左圖:自然生養的柚子樹無人照顧,切開後與平時所見大異其趣
的樣子,讓大家都笑開了~
右圖:柚子皮富含精油細胞,經過萃取後,也是純天然的成份喔!
|
最後完成的皂液,倒入回收洗淨的飲料紙盒中入模,也是一次棄物重生的環保實踐。入模後的皂液寶寶,經過七七四十九天…啊不是、是3-4週的熟成之後,就可以站上洗手台服役囉!下次來內雙溪自然中心,別忘了細細體會這滋潤又清爽的舒適洗感,這都是我們為了水環境付出行動的小小心意唷!
儘管肥皂身上有紙盒的壓紋、邊緣也不甚平整, 但仍然不減它的好用與純粹喔! |